JP20系列IGBT保护模块的引脚定义及原理
IGBT 正常使用时是不会出现短路现象,尤其 IGBT不直接接负载的条件下。只要电路设计合理,IGBT设计在合理的工作区,输出电流不超过2倍额定值电流,过电流后采用正常的快速关闭措施是最佳形式(2倍额定电流的安全工作区接近矩形)。即便是短路条件,只要电流上升率能够限制好,没有超过IGBT 正常工作区,快速关闭依然是首选(由于杂散电感,或者负载电感存在,此条件很好满足)。
在某些故障条件下,比如无电感短路状态(小电感短路),电流会急剧升高,大于2倍额定电流。从理论上要求关闭反应时间越快越好,但现在大多采用了缓关闭的方法,通过几微秒的延时,将电流降低到安全工作区以下,再关闭驱动。由于关闭速度跟不上,往往在短路关闭时,短路电流已经超过了IGBT极限,甚至达到了闩锁电流。造成失控。
解决此间题要从两方面下手:第一,驱动电压不要过高。一般说明书中驱动电压为15V时,短路电流限制在6倍额定电流附近,不会产生闩锁。第二,为了实现在短路状态(小电感短路)下的保护,针对快速关闭时电流依然超过安全工作区的情况,短路时对栅极电压采用分段卸荷关闭的方法比较好(既通过降低栅极电压,将电流限制在可接受范围)。由于IGBT的输出电流受到栅极电压的控制,因此短路时,通过降低驱动电压,使输出电流满足最大安全工作区条件。
JP20系列IGBT保护扩展模块具有超一流的反应速度,从过电流采样到驱动电平降为卸荷电平,延时只有l10ns左右,根据此延时、杂散电感、驱动电压可以计算出IGBT的峰值电流,要控制在2 -6倍额定电流之间(具体可以参考IGBT 数据手册),通过卸荷将电流降低到 2倍电流以下,栅极保护波形如图1所示。
JP20系列IGBT保护扩展模块引脚排列如图2所示,引脚功能见表 1。
引脚号 | 符号 | 功能 |
1 | V— | 电源负,内部地( GND) |
2 | COM | 电源地,一般为IGBT源极(S) |
3 | OFF | 驱动信号输入,5V,低电平有效。外接电容可以调整保护起始时间。 |
4 | SD | 关闭信号输出,低电平有效,OC输出 |
5 | FAULT | 故障输出,OC输出 |
6 | PB | 内部采样晶体管基极,与PO连接可以锁定故障信号 |
7 | PO | 内部关闭信号输出 |
8 | DT | 卸荷电平延时。外接电容可以调整卸荷电容的延时时间。 |
9 | VS | 过电流采样信号 |
10 | V+ | 电源正,驱动正电源 |
11 | DA | 辅助管驱动( OC) |
12 | DIN | 预留 |
13 | DIN | 预留 |
14 | HOUT | 预留 |
15 | HOUT | 预留 |
16 | VSET | 外接稳压管阴极(K)。调整卸荷电平,将短路电流控制在2倍电流以下。 |
17 | LIN | 下管驱动输入 |
18 | LIN | 下管驱动输入 |
19 | LOUT | 下管驱动输出 |
20 | LOUT | 下管驱动输出 |
JP20系列IGBT保护扩展模块的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,因JP20系列模块是IGBT 驱动器的保护扩展,因此对驱动器有一定功能要求。如图4所示,其中SD信号反应越快越好,反向驱动信号是射极输出信号,或具有单向导通的触发信号,从出延时> 40ns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