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GBT模块热阻参数详解
RθJC、RθCS、RθJA、RθJCD、RθCA
1.定义
RθJC、RθCS、RθJA等是热阻(Therrnal resistance)参数,单位是℃/W。就像电流在导体中流动会受阻力一样,热量在介质中传输时也会受到阻力,这就是热阻。统指时,热阻一般写作Rth或者Rθ。θ有时候也会用th替代,如RθJCD也写作RthJCD。
RθJC、RθCS、RθJA等符号中,R表示电阻值;θ表示热阻;JC即Junction to case(芯片至框架表面),也写作Junction-Case,功率晶体管框架实际上指的是TAB或者裸露焊盘;CS 即Case to slnk(框架至散热器);JA即Junction to ambient(芯片到环境);CA 表示Tc与TA之间的温差带来的热阻,即 Sink to ambient(散热器到环境);JCD 即Diode,junction to case(体二极管芯片至框架)。一般,RθJC与RθJCD是相等的。
晶体管芯片(管芯)要将自身功耗产生的热量发散出去,需要经过芯片、引线、框架和TAB及其裸露焊盘、散热器进行热传导,然后通过散热器向环境中辐射。框架和散热器一般都是金属材料,其热阻比较小,所以热阻实际上是这些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面带来的导热阻力,如芯片与TAB 之间的接触面(芯片附着层)、TAB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、散热器与环境之间的接触面。实际上,刻意选择导热性好的散热器往往不如关注一下TAB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更为简单、有效。有些人会忽略导热硅脂,因为肉眼观察TAB和散热器的表面很平的,殊不知放大了再看其表面并不平坦。用风扇散热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小RθCA。
由图1不难发现,RθJA=RθJC+RθCS+RθCA。从数值上看,RθJC<RθCS<RθCA,但是对晶体管的影响力却正好相反:RθJC的影响力最大,RθCS次之。
热阻(Rth)往往不被应用者重视,实际上它是晶体管最基础的数据。如果Rth=0,那么在不超过VCES的前提下,IC的数值就会比ICM更大!RθJC、RθCS、RθJA是由晶体管制造商给出的,而RθJC是计算IC的基础数据;RθCS则是选用接触面填充材料和散热器材料的基本依据; RθCA一般由散热器的制造商给出,是选择散热器的材料、大小、形状、散热方式(自然对流还是强制风冷、水冷)的计算依据。
·热阻与温度的变化以及耗散功率的关系被称为热阻的欧姆定律,以下两个公式比较常用: 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热阻的单位是℃/W了。
一旦选定了晶体管的型号,RθJC、RθCS、RθJA即已给定的。要保证晶体管正常工作,理论计算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等式:
RθJA=RθJC+RθCS+RθCA
PD=PS
式中,Ps为散热器的耗散功率,热发散功率。
散热器向环境散发的热量,很显然是和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的。换言之,环境温度TA和RθCA决定了散热器的材质、大小、散热方式。散热器制造商应该给出RθCA、环境温度与热耗散功率的曲线,但一般的制造商往往只会给出散热器的材质、形状、大小等参数,需要用户自己查阅手册后再行计算。
需要说明的是,上面的公式只是理论计算的方法,实际上还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留有保险系数(一般在0.5~0.8 之间选择);同时,实践验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。
对于便携式产品而言,根据产品使用环境进行正确设计的散热器能够做到散热器的大小、形状最优化,有效减小产品的重量与体积,对节省成本也是有利的。特别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,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;不过,对于批量不大的孕单雙产品,采用经验设计也能够满足要求。